立即體驗

导入:数字时代教育现场面临的课题

在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量数据和信息也涌入了教育现场。教师每天都忙于制定教学计划、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以及开发教材。另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复杂的统计数据和抽象概念时也面临困难。

特别是在数据教育领域,教师在将数据可视化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而学生在从表格形式的数据中理解其意义时也感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学校都引入了信息通信技术(ICT)设备,但由于操作复杂且需要专业技能,目前这些设备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PicDoc.ai的教育用信息图制作功能,正是应对此类教育现场问题的工具。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最短只需3分钟即可制作出最适合教育现场的信息图。

可视化学习带来的教育效果:科学依据

根据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人类处理视觉信息的速度比语言信息更快,且视觉信息更容易留在长期记忆中,这一点已得到明确证实。具体而言,有数据表明,视觉信息在大脑内0.1秒以内就能被处理,而文字信息则需要0.5秒以上。此外,视觉呈现的信息有70 - 80%能被记住,而听觉信息只有大约10%能被记住。

基于这样的科学依据,视觉学习在教育领域也备受关注。尤其是数据信息图能带来如下教育效果。

给教师带来的好处

  • 大幅缩短备课资料制作时间:减少手动将复杂数据图表化所需的时间
  • 使讲解更清晰:通过视觉表现形式,能更轻松地向学生解释概念
  • 加强个别辅导: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定制信息图

给学生带来的好处

  • 促进对复杂数据的理解:直观地掌握统计数据和科学概念
  • 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从视觉上把握数据间关系的能力
  • 提高学习积极性:设计精美的信息图能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由于这些效果,引入视觉学习的学校报告称成绩有所提高,课堂满意度也有所上升。

PicDoc.ai变革教育领域的四个特点

PicDoc.ai的信息图创建功能是专门针对教育领域的需求而设计的。以下详细介绍其特点。

1. 专为教育场景设计的三步生成流程

在教育场景中,时间非常宝贵。PicDoc.ai采用了简单的三步流程,最短只需3分钟即可创建信息图。

步骤1:输入教学材料文本/数据

输入教案、教科书文本、统计数据等。例如,可这样描述:「日本的人口变化 1950年:8320万人 1970年:10466万人 1990年:12361万人 2010年:12805万人 2020年:12539万人」。

步骤2:由人工智能自动分析并生成信息图

点击「生成」按钮后,人工智能会分析输入的数据,自动选择并生成最合适的信息图形式。

步骤3:根据学习水平进行定制

根据学习水平对生成的信息图进行定制。可以更改配色方案,在「大纲」标签中修改或添加文本说明,也可以增加或减少项目。

2. 最适合教育场景的定制功能

PicDoc.ai具备符合教育场景需求的各种定制功能已准备就绪。

根据年龄段的配色方案

  • 面向小学生:采用鲜艳的原色配色方案,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 面向初中生・高中生:采用沉稳的配色,以适应更专业的表达
  • 面向大学生・成人:提供简洁且信息密度高的配色方案

教育用图标集

提供教育场景中常用的图标(书籍、铅笔、实验器材等)。通过使用这些图标,可以提升信息图的教育价值。

简单调整文本/项目

使用“轮廓”选项卡,可以轻松编辑、添加文本或调整项目。这样就能创建符合课程流程的信息图。

3. 缩短时间并提高质量

可以大幅缩短教师的备课时间。以往手动制作需要2 - 3小时的信息图,使用PicDoc.ai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将更多时间用于课程规划和个别指导。

此外,即使没有专业的设计技能也能制作出高质量的信息图可以做到。由此,新手教师也能够提供一定质量以上的教材。

4. 教育现场的便利性

多种形式导出

制作好的信息图表可以以PNG、JPG、PDF、PPT四种格式导出。在课堂上使用时可选择PPT格式,要粘贴到学习笔记本上时可选择PNG格式等,能够根据用途选择合适的格式。

与学习管理系统(LMS)的兼容性

制作好的信息图表可以直接上传到Google Classroom、Microsoft Teams等常见的LMS。由此,即使是远程授课也能有效利用。

实践教育事例:PicDoc.ai带来的变化

PicDoc.ai已经在许多教育现场得到应用、有各种效果被报告。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典型的使用案例。

案例1:小学社会课的「地区的人口变化」课程

在某所小学,社会课的「地区的人口变化」单元引入了PicDoc.ai。负责的佐藤老师这样评价道。

“以往,将人口数据制成图表需要1个多小时,但使用PicDoc.ai后,10分钟就能完成了。学生们通过可视化的数据,能够直观地理解地区的人口减少趋势,也能够积极地展开诸如‘为什么人口在减少?’‘需要采取哪些对策?’等讨论。与上一学年相比,单元测试的正确率提高了35%。”

案例2:高中数学的「统计学」单元

在某所高中,数学的「统计学」单元使用了PicDoc.ai。数学老师铃木老师这样说道。

“以往,在将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可视化时,都是手工绘制图表,但使用PicDoc.ai的信息图表后,学生们能够从视觉上把握数据的特征了。课题提交时图表的使用率达到了80%,提问次数也减少了40%。特别是,很多数学不好的学生反馈说‘看图表更容易理解’。”

从这些案例也可以看出,PicDoc.ai正在为教育现场提供切实的价值。

教育现场中信息图表的使用指南

介绍如何在教育现场充分利用PicDoc.ai的指南。

根据学习目标选择信息图表的方法

事实和数据展示:时间轴和柱状图

在呈现历史事件的发展或统计数据时,时间轴和柱状图较为合适。例如,可用于“日本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全球气温上升趋势”等单元。

概念关系的解释:并列图、特性要因图和流程图

在解释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时,像并列图、特性要因图这类展示并列、因果关系等的图表很有效。例如,可用于“生物的分类”“化学反应的类型”等讲解。在解释流程时,流程图较为合适。

比较及对立关系的表达:比较表和维恩图

在比较两个或更多事件、概念时,比较表和维恩图较为适用。例如,在“日本和美国教育系统的比较”“两部文学作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等单元中都可以使用。

学生自己制作信息图表的课题活动

PicDoc.ai不仅教师可以使用,学生自己使用也能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以下学生自己制作信息图表介绍课题活动的示例。

“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可视化”

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整理成信息图表。这样一来,就能客观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望提高学习动力。

「用信息图呈现调查结果」

将社会科学或科学课程中调查活动的结果整理成信息图。通过整理和可视化数据的过程,可以培养数据素养。

「小组协作制作信息图」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制作信息图。在各自完成所负责的部分后,通过共享成果并进行讨论,能够培养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总结:PicDoc.ai在开创教育未来方面的潜力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教育领域有效利用数据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PicDoc.ai的教育用信息图表制作功能不仅能大幅缩短教师的备课时间,还能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由于可免费使用,即使在预算有限的教育场景中也能轻松引入。

今后,预计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将不断推进。PicDoc.ai作为发挥一定作用的工具,将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做出贡献。教育相关人士,务必活用PicDoc.ai,在您自己的教育场景中亲身体验视觉学习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 - PicDoc官方编辑团队

借助人工智能从文本转化为可视化内容

一键将复杂概念转化为可视化图解

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兼容性较差

可能导致部分功能无法使用,为了保障您的使用体验,建议您使用最新版的谷歌浏览器

下载谷歌浏览器

Your browser version is not compatible

Some features may not work, please use the latest version of Google Chrome to ensure your experience

Download Google Chrome